不可不知的零食小知識
探一探舌尖上的奧秘

膠帶口香糖
「Big Bubble, No Trouble!」
美國箭牌(Wrigley)旗下品牌HUBBA BUBBA
以西部牛仔的一句經典Slogan
成為80年代風靡全球的泡泡糖扛霸子
-
歷經十年,推出全新型態的「膠帶泡泡糖」 (Bubble Tape)
主打「FOR YOU,NOT THEM!」(Them=大人)
全力衝刺兒童消費市場
前後共發布了15種口味
成為1990年代的孩子心中夢寐以求的夢幻逸品

足球巧克力
沒錯!就是「77」!
-
1977年台灣巧克力龍頭宏亞食品
推出國民巧克力──77乳加
卻很少有人知道
柑仔店的長紅商品足球巧克力
和77乳加居然是血親關係!
而且人家的名字叫「哈哈球」啦!

口紅糖
1986年美國食品及收藏品TOPPS Company
推出了轟動孩童世界的Wach candy玩趣糖果系列
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棒棒糖「Push Pop」
也就是大家俗稱的「口紅糖」
-
儘管推出了令人瘋狂的長紅商品
TOPPS Company一度面臨經營危機而改變策略
將玩趣系列商品授權予英堡食品公司製造銷售
在台灣桃園、泰國曼谷、中國蘇州設有四個糖果專業生產基地
風靡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呢!
-
以水果為基底
Push Pop擁有超級多樣的口味選擇
草莓、葡萄、藍莓、莓果、西瓜......

橡皮糖
喜歡吃果凍嗎?
那麼你一定對「晶晶」這個品牌不陌生!
創立於1950年代的吉利高公司
是台灣第一間專業製造果凍的工廠
數十年來不斷精進生產技術
至今已行銷世界30多個國家
大賣場裡有四成的果凍是出自他們之手
然而早在加工出口年代的柑仔店裡
長青商品「象皮糖」就已經進入孩子們的心中
而且是懷舊食品多年來的銷售冠軍!

涼煙糖
大家熟知的「涼煙糖」被迫改名「涼喉糖」;
所有長得太像香菸的糖果幾乎全死在半路上。
「小孩子模仿大人抽菸,長大之後就會染上菸癮阿!」他們說道。
-
自1930年代香菸糖出現以來,
除了常見長得像粉筆的糖果,
還有另一種用紙捲起的細長型口香糖,
食用前輕吹一口,末端會飛出一陣似煙的白糖粉。
由於形象太過逼真,香菸糖的爭議越來越大,
越來越多地區明令止販售此類商品。
卻也有人為了證明它的清白,
發明了可以幫助癮君子減緩菸癮的新型香菸糖,
是一種將口香糖以糖果紙包裹、附加於菸頭方便取下的輕巧設計,
可以讓吸菸者發生即刻輕微中毒時緩解症狀,
和今天的戒菸用口嚼錠有異曲同工之妙!

飛壘口香糖
由統一製菓推出的「飛壘口香糖」,
至今已有50年歷史。
雖然經歷了幾次包裝修改,因應原物料上漲也縮水了,
但是努力向上、回饋社會的心總是不變的。
2016年飛壘與設計師聶永真合作,
推出了第一條設計師款飛壘泡泡糖,
致力於翻轉街賣者形象,
街頭限定,便利商店可是買不到的!
零食不是我們的必需品,
卻有改變他人生命的可能。

金幣巧克力
呷甜甜攢大錢」「呷甜甜好過年」
過年吃甜食,吃到「金幣巧克力」了嗎?
談起金幣巧克力的起源
目前最早可回溯至18世紀的法國
路易十六的王后瑪莉‧安東尼多次抱怨藥味過重
御用藥劑師特別為他設計了含有藥劑成分的固體巧克力
瑪莉王后親自將它命名為「瑪莉金幣」
成為現今金幣巧克力的前身
不過當時並沒有金色鋁箔紙包裝與壓紋
而是直接將食用金色色料上在褐色的巧克力上
法國大革命時瑪麗王后被送上斷頭台
「瑪莉金幣」隨著主人的名字一度消沉
現今我們所見的金色鋁箔包裝巧克力
則可追溯到1920年代
當時有生產商為了促銷而推出類似大獎章的巧克力
而後演變為現在市售的金幣巧克力
由工業化大量生產出現在我們眼前🧐
「金幣巧克力是普世性高且文化意涵多元的零食」
華人在農曆新年、大喜之日,象徵財源滾滾、經濟穩定
西方人過聖誕節,在聖誕襪裡放入金幣,代表聖誕老人的美意
猶太教徒在光明節期間,將金幣贈予勞動工人做為謝禮的傳統
乘載著人情間的豐盛美意